4月28日,《科技日報》在頭版報眉位置以《我國首臺萬瓦級氦制冷機研制成功》為題報道了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lián)合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完成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該報道稱,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中山低溫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國內首臺萬瓦級氦制冷機。該制冷機是我國科學家研制成功的首臺超大型氦低溫制冷機,液化模式下氦氣液化率達3370升每小時,將應用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為處理核廢料提供低溫環(huán)境。
對這一好消息,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院長龔領會難掩興奮的心情。4月28日,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中國科學院多年的部署、先導專項支持等,以及中山市政府和各部門的重視協(xié)調,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中科富海公司等通力合作,共同促成了這一成果。

18千瓦超大型氫制冷機。記者 余兆宇 攝(資料圖)
據(jù)了解,歷經一千多個日夜的協(xié)同奮戰(zhàn),我國首臺萬瓦級氦制冷機樣機研制成功。該裝備已在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上首發(fā)首展,并于4月18日運往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惠州基地,開啟技術研發(fā)的第二階段工作,即實際運行和技術迭代,向掌握完整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保障國家資源、能源和科學技術發(fā)展全力沖刺。
報道稱,該臺制冷機使用的氦氣壓縮機、氦氣體軸承透平膨脹機、低溫換熱器、超大型高真空絕熱冷箱等核心部件,全部由我國自主研發(fā)。其中,超大型高真空絕熱冷箱總長約28米、直徑超4米、重達180噸;氦氣體軸承透平膨脹機在重載高功率的情況下轉速高達10萬-15萬轉每分鐘。這是我國在超大型氦低溫制冷機研制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朱暉 三審 林志強
記者 高倩荷 譚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