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桂山
橫欄鎮(zhèn)四沙小學(xué)?五( 8) 班 姚斯雨
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成長,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卻相信它在瞬間發(fā)生。去年夏天的一次攀登五桂山之旅,就讓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成長的重量。
站在五桂山腳下,晨露正沿著蕨類植物的鋸齒葉片滾落,在初陽里碎成點點銀光。仰望著薄霧纏繞的山峰,灰褐色的巖壁如同巨人的脊梁,在云影中若隱若現(xiàn)。雖然山勢險峻,卻無法阻擋我前進的腳步,我誓要登頂,感受那份勝利的自豪與風(fēng)光。
起初,我勁頭十足,踩著赭色石階,一路小跑向上攀登。但隨著山路越發(fā)陡峭,我的步伐逐漸放緩,每一步都變得異常沉重。汗水浸透了我的衣衫,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一個念頭在我腦海中閃過:“太累了,就此止步吧?!蔽也铧c放棄。
就在我扶著百年古榕垂落的須根喘息時,父親指著崖壁上星星點點的赭色斑痕:“當(dāng)年游擊隊在這紅砂巖里藏身,彈孔都化進山石紋路了?!?/p>
我重新振作,繼續(xù)攀登。汗水從我的臉頰滑落,雙腿顫抖不已,但我緊咬牙關(guān),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絕不放棄!
最終,我們成功登頂。登上頂峰那刻,云層忽然裂開縫隙,陽光像打翻的蜂蜜,流淌在層疊的荔枝林與香蕉田上,遠處伶仃洋的波光在天際若隱若現(xiàn)。站在山頂,清風(fēng)吹拂,爬山帶來的疲憊瞬間消散。我忽然領(lǐng)悟到,成長就是勇敢面對困難,不斷努力進取。
正是這次攀登五桂山,讓我站在山頂?shù)哪且豢?,突然懂得:成長就像攀登腳下這座山峰,那些咬牙踩過的石階,那些與古樹彈孔對視的瞬間,最終都會在登頂時刻,融進血液成為自己的力量。
指導(dǎo)老師: 馮杰
指導(dǎo)老師點評
《登五桂山》一文以登山喻成長,構(gòu)思巧妙,情感真摯。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登山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將自然景觀與人生感悟有機融合,展現(xiàn)出獨特的成長視角。以下是一些值得肯定的亮點:
1. 環(huán)境描寫生動,畫面感強
文章開篇以“晨露滾落"" 薄霧纏繞的山峰”等意象勾勒出五桂山的靈秀,中段用“赭色石階 ""百年古榕”等細節(jié)渲染登山的艱辛,結(jié)尾“云層裂開縫隙"" 陽光流淌在荔枝林”的景象充滿詩意。這些描寫不僅讓讀者身臨其境,更隱喻了成長過程中的迷茫與突破。
2. 心理刻畫細膩,層次分明
從“勁頭十足" 到“步伐放緩",從 "差點放棄" 到 "重新振作",小作者真實再現(xiàn)了登山時的心理波動。特別值得稱贊的是,將父親講述的游擊隊歷史與自我激勵相結(jié)合,使“堅持" 的主題突破了簡單的勵志說教,賦予成長更厚重的歷史感。
3. 主題升華自然,富有哲理
結(jié)尾將“成長" 比作“攀登嶺南群山",用“赭色石階"" 古樹彈孔”等意象結(jié)束全文,既呼應(yīng)前文,又深化主旨。這種“登山即成長”的隱喻水到渠成,展現(xiàn)出超越年齡的思考深度。
改進建議:
可適當(dāng)增加登頂后與父親的互動細節(jié),如一個眼神、一次擊掌,讓情感傳遞更具象。
對游擊隊歷史的描寫可更聚焦,例如具體描述一處彈孔或巖石紋路,增強畫面沖擊力。
結(jié)尾若能結(jié)合具體事例(如后續(xù)生活中如何運用登山的感悟),可使主題更立體。
總評:
本文語言凝練,結(jié)構(gòu)嚴(yán)謹,既有孩童的純真視角,又蘊含深刻的人生思考。小作者善于觀察自然、感悟生活,若能在細節(jié)描寫和情感表達上再下功夫,文章會更加完美。期待看到你更多精彩的成長故事!
編輯 李紅? 二審 陳彥? 三審 查九星